低速推流搅拌机通过桨叶旋转形成轴向推流,实现污水池内物料均匀混合(如厌氧池、硝化池),布置不当易产生死角(局部流速<0.1m/s,导致污泥沉积、反应不均),需结合池型、工艺需求优化布置,兼顾推流效率与死角消除。
一、核心布置原则
池型适配原则:
矩形池:沿长度方向单侧或双侧布置,间距为推流半径的1.5-2倍(如推流半径5m,间距7.5-10m),桨叶轴线与池壁距离≥1.5m,避免水流冲击池壁形成涡流死角;
圆形池:沿圆周切线方向布置(1-2台),或中心+周边组合布置(中心1台为主推流,周边2-3台辅助),确保水流沿圆周循环,减少中心或边缘死角。
流速均匀原则:搅拌后池内平均流速需达0.2-0.3m/s,重点区域(如进水口、出水口)流速≥0.3m/s,避免局部流速过低导致沉积。
二、典型场景布置方案
矩形厌氧池(长20m、宽8m、深5m):
双侧对称布置3台搅拌机(推流半径5m),单侧间距8m,桨叶安装深度3m(距池底2m),形成“双向对流”,消除池体两端及中部死角;进水口侧搅拌机转速略高(30r/min),出水口侧略低(25r/min),平衡水流分布。
圆形硝化池(直径15m、深4m):
沿圆周切线方向布置2台搅拌机(夹角180°),推流半径6m,桨叶安装深度2.5m,配合池底导流板(倾角15°),引导水流形成螺旋上升循环,消除池中心及池底死角。

三、死角消除关键策略
设备参数优化:
桨叶选型:池底易沉积场景选“斜桨式”(产生向上推流,扰动池底),需沿程混合选“推进式”(轴向推流能力强);
安装角度:桨叶轴线与水平方向呈5-10°倾角(向下),增强池底水流扰动,避免池底死角(沉积风险高时倾角可增至15°)。
辅助设施配合:
池内增设导流板(矩形池沿长度方向每10m设1块,高度为池深的1/2),引导水流方向,打破涡流死角;
死角区域(如矩形池角落)增设小型潜水搅拌机(功率0.75-1.5kW),局部强化搅拌,确保流速达标。
运行监控与调整:
定期(每月)检测池内流速分布(用流速仪测关键点),若发现死角,调整低速推流搅拌机转速(±5r/min)或安装位置(微调≤1m),必要时增加设备数量。
低速推流搅拌机需“按池型定布置、按流速优参数、按死角配辅助”,通过多维度优化,可有效消除混合死角,保障污水处理工艺稳定运行。